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那些渐行渐远的列车发电站

2017-06-15 康小明 太原道

你知道吗?山西历史上除了有火力发电站、水利发电站,还有一种特殊的发电站,这就是列车发电站。19763月,我第一次走进正在建设中的我国当时著名的电力城神头发电厂工地,一下火车,几节停在岔道上形状有些怪异的绿色列车车厢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人告诉我这是列车电站。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列车电站这个名字。



40多年过去了,今天有许多人包括电力员工已经不知道列车电站为何物,更不知列车电站的历史沿革和历史贡献,今整理此文,作为对消逝的列车电站的纪念,也借此表达我对当年列电人的敬仰。

列车电站,顾名思义就是火车上的电厂,可以在铁轨上随时移动的电厂,在火车的车厢里,有小型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发电厂的设备。

我国的列车电站,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是随着我国建国初期特殊的国情而出现的。195010月,朱德总司令下令,北京电管局把一台英国制造的2500千瓦快装机改造为列车电站,紧急驶往安东,为志愿军保卫鸭绿江大桥、为前线指挥部、雷达站和机场提供电力。这是新中国最早的列车电站。1952年我国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掀起了全国工农业生产的热潮,全国出现了电力短缺的严重形势。苏联在援助中国时,带来了一条先进经验,即苏联的列车电站为苏联的卫国战争和战后经济的恢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苏联老大哥的示范作用,才让中国的列车电站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中国电力工业尚未成规模时的电力游击队、轻骑兵。




1955年,我国从苏联进口了一台4000千瓦的列车电站,为缺电的东北佳木斯市供电。后来,我国又从瑞士、捷克等国进口了几台列车电站。1956年电力部列车电业局成立,并在河北建立了列车电站装配厂,由苏联专家指导,对进口机组进行装配。通过进口、改装、自制等三条途径,到1962年,全国已有进口电站34台、改装电站8台,自制国产电站5台,总容量超过15万千瓦。随着电站的增加,1964年开始,列车电站实行了分区管理,先后成立了华北(保定)、中南(武汉)、西北(宝鸡)、华东(镇江)、和东北(哈尔滨)共五个列车电站基地。基地就是电站的家,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检修维护人员的工作场所,还有职工宿舍,家属子女的生活就业上学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到1982年,列车电业局拥有62台列车电站、15台拖车电站、两艘船舶电站,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列车职工达到8000余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列车电站以其流动发电的特性,为严重缺电的我国的国防建设、大型基建项目、抢险救灾、工矿企业生产、人民生活照明用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北京制造的第一台列车电站,在抗美援朝中被誉为“炸不垮的列车电站”;1954年,武汉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正在山西服役的列车电站被周总理一个命令,24小时之内从榆次调往武汉,成为武汉市民的抢险救命电;唐山抗震发电救灾、“两弹”上天保密供电、巨型水库建设、专列发电等,都有列车电站的身影。1969年,在珍宝岛形势一度紧张的年月,曾经有多台列车电站奉命作好了各种准备,快速进入战备状态,只待一声令下,即可开赴前线,支援反侵略战争。



列车电站参与国家大型基建工程的例子举不胜举。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新安江、三门峡和新丰江水电站;60年代建设的丹江口和青铜峡水电站;70年代建设的葛州坝水电站等,无一不是依靠列车电站提供的电力来完成施工的。列车电站支援油田的开发和生产,更是战绩斐然,功不可没。在1960年开始的大庆油田开发,到1964年的油田大会战,最多时曾经有4台列车电站,总容量17400千瓦,成为大庆油田最可信赖的电源。余秋里副总理亲临列车电站视察、慰问时,赞扬列电职工:“勤奋认真,能克服困难,保大庆用电,和大庆人一样,是好样的”。1971年,他还在有关文件批示,称列电“是国家的应急电源,大庆没有它,就没有今天发展这么快”。余副总理的这一批示,竟使列车电站的解散,推后了十年时间。



列车电站最大的一次集结,发生在广东茂名。1964年前后,曾经有6台列车电站确保了茂名油田大会战的用电。同样,胜利油田和玉门、新疆克拉玛依等油矿的开发和生产,也是依靠列车电站来提供电力的。

实践证明,在电力供应紧张和工程远离城市和电网时,正是列电发挥作用的时候,它能起到常规发电厂不能起到的作用。



在列电承担的整个任务中,有近半的任务是为大型工矿企业发供电力。其中更突出的是向煤矿发供电力,缺电的煤矿租得列车电站,相当于得到了一个自备的“坑口电厂”。由于供电可靠,发电成本低,租用列车电站,已成为缺电煤矿的首选。山西的第一台列车电站是1954年进入阳泉为煤矿供电的38列车电站,后来又有11台列车电站先后在山西服役,它们是4425235519505854131033列车电站。大同、晋城等矿务局租用列车电站,长达10年之久。因为看到了列车电站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国家煤炭部一度时期也开始发展自己的“列电事业”,也曾经拥有多台列车电站,进行自发自用。



文前开头说到的我第一见到的列车电站,是1973年调到神头发电厂工地的1950 列车电站,后来1950两台列车电站合并为山西列车电站。1977年神头电厂第一台机组投产后,神头至大同输电线路接通,列车电站的任务完成,宣布报废。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还可以看到那两辆报废的列车电站,静静地停在神头火车站附近。

1982年。国家水利电力部宣布全国的列车电站解散,所有列电人就近安排到了各个电厂和有关单位工作。列电的解散,有其外部因素和自身原因。从外部讲,国家大电厂的不断建成投产,大电网的不断扩大,使得供电死角逐渐缩小,因而使全国大幅降低了对列电的需求。从自身讲,今后发生电荒的需求,其容量缺口将会很大,而列电因其构造上的限制,燃煤电站单机容量要超过1万千瓦是很困难的,所以,列电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

在历史的长河中,列车电站像一趟渐行渐远的列车,逐渐驶出人们的记忆。列电可以终结,但是一代列电人为祖国的电力事业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应该被后人遗忘。遗憾的是,本来列车电站、船舶电站、拖车电站等机动电源,在百年电力史中有着精彩的一页,但各种电力志中记载的极为简略,在《山西电力志》中仅有一页图表,在《神头电厂志》大事记中只有一句话。社会主义是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在今天大型火电、水电站林立的中国,我们不能忘记当年的列车电站,不能忘记当年的列电人。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本文作者其它作品:

被周总理在全国人大会上严厉批评的太原“360工程”

一位战地记者记录的彭老总在太原前线

王生明——年龄最小的八路军战士

我眼中的独眼将军张广有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外景地峪道河

山西历史上的两座红色电厂

从一家灯火到太原电灯公司

是什么在揪人心扉——与刘胡兰妹妹刘爱兰的心灵对话

康小明:墓地随想

苦难成甜:文革前后山西日报“编委楼”纪事

两位混血美女与一座城市和一个家族的网球运动史

康小明:我眼中的城市雕塑

康小明:按摩师马义的蝼蚁生活

家在太原 | 康小明:双塔寺街的变迁

战火硝烟中的解放和接管太原——忆太原首任警备区司令员罗贵波将军

康小明:小人物的大手笔

康小明:柔情的保民,黄河岸边的保德汉子

康小明:异人郑喜桂

康小明:母亲对保德家乡的回忆

康小明:他一生只说真话——怀念我的父亲康溥泉

康小明:铁姑娘春秋

康小明:编委楼里的编委们

康小明:那座山,那个人

康小明:尴尬人生

康小明:荷塘月色中的闰儿走了,只留下远去的背影

康小明:高高竖立在恒山火烧岭上的丰碑

康小明:神头泉边,逝去的电力城

康小明:一位知青和一个山西村庄的故事

康小明:文革期间随父母下放大同的旧事

康小明:我在五中“闹革命”

康小明:一座机关大院和大寨在历史漩涡中的碰撞


太原道三晋文化微论坛开通,直接发帖,深度讨论,永久留存,全网互动,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